消费者投诉网欢迎您!消费者维权投诉举报专业平台,真实直播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维权、打假。
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法规 > 法治动态 >

质检总局2017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17-11-01

  主持人: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韩云平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质检总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了认监委、质量司、卫生司、动植司、食品局、监督司、执法司相关同志出席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由我发布有关情况。二是请各位记者同志就关注关心的问题提问,我们将请有关司局同志具体作答。

  下面,我主要发布8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摩托车乘员头盔、电热毯、助力车三种产品将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相关情况。

  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摩托车乘员头盔、电热毯、助力车三种产品将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

  具体的时间安排是:自2017年11月1日起,已持有有效摩托车乘员头盔、电热毯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可以向指定认证机构申请换发CCC认证证书。自2017年11月1日起,各省级质监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停止受理摩托车乘员头盔、电热毯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未持有效摩托车乘员头盔、电热毯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及进口企业可以向指定认证机构提交申请。

  自2018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的两类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助力车产品目前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转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将与新版标准实施协调一致,具体认证管理过渡期安排另行公告。

  二、关于《服务质量信息公开规范》《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通用指南》两项规范相关情况。

  近日,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等14个单位联合印发《服务质量信息公开规范》《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通用指南》两项自愿性规范,以推动服务质量信息公开,规范服务质量评价工作。

  两项规范的实施,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度在服务业领域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将对养老、铁路、商贸、民航、医疗、旅游、银行等领域的质量披露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发挥社会质量监督作用,建立市场化、法制化的质量提升机制。

  三、关于首次派员赴境外传染病监测哨点开展工作相关情况。

  去年,质检总局在中铁四局驻安哥拉医院建立了首个境外传染病监测哨点,合作开展境外传染病监测。今年9月21日,质检总局首批赴安哥拉传染病监测哨点工作小组由首都机场乘机出发,标志着我国境外传染病监测哨点常态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工作组将积极开展境外传染病防控、当地传染病疫情监测、疫苗效果评价、病原体检测等工作,广泛收集并及时报送当地传染病疫情,以便口岸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今年11月,质检总局还将派出第二批赴安哥拉监测哨点工作组。

  四、关于前三季度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相关情况。

  进境农产品截获有害生物情况。1-9月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5102种79.79万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47种7.39万次,一般有害生物4755种72.41万次。

  进境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检疫截获情况。1-9月份,从进境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中共截获禁止进境物50.82万批次,同比增长15.78%。经检测,检验检疫部门共从上述禁止进境物中检出有害生物6.58万批次,同比增长11.65%。

  进出口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风险监控情况。截至今年9月30日,质检系统开展了进出口粮食、水果等5大类产品的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共抽取监控样品2.86万个,获得监控结果17.5万个,不合格样品560个,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8.04%;不合格监控结果609个,监控样品总体合格率99.65%。

  五、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相关情况。

  自2013年起,质检总局开始在京津冀沪开展进境生物材料监管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2017年10月30日,质检总局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发布新一轮改革措施。一是在全国推广京津冀沪改革经验,包括免除9类生物材料动植物检疫审批要求、免除10类生物材料官方检疫证书要求等举措。二是在京津冀沪试行新一轮改革措施,包括进口基因检测用动植物及相关微生物免于提供国外官方检疫证书等举措。

  新一轮改革举措旨在优化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通关效率,助推我国基因测序、生物医药等领域协调快速发展。

  六、关于9月份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相关情况。

  2017年9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入境货物到达口岸接受监管环节,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847批、化妆品38批。

  未准入境的食品来自47个国家或地区,涉及17类产品,主要是饮料类、糖类和肉类,主要项目是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和食品添加剂超标。未准入境的化妆品来自9个国家或地区,主要是肤用、发用和特殊功能化妆品,主要项目是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和证书不合格。

  对以上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均已在口岸退运或销毁。

  七、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相关情况。

  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明确提出试行简化两个关键审批程序。

  根据国务院授权,自2017年8月1日起,质检总局选取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6个地区及省级质监部门审批发证的17类产品进行试点。截至目前,6个试点地区共有209家企业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取得生产许可证,有力保证、有效推动了国务院决定的落地生根和有效实施。

  八、关于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相关情况。

  近日,总局执法司下发《关于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通知》,决定从10月25日至11月15日在全国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

  各地质检部门将集中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电商消费品质量违法案件,与公安等部门一道切实增强对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集中曝光典型案件,加大电商执法打假工作宣传力度。对质量问题突出的电商消费品,将推动地方政府牵头开展区域整治,形成共治工作格局。

  总局还将对“双十一”期间重大违法案件开展督查督办工作。

  主持人:以上发布内容,各位媒体朋友可登陆质检总局官网查看详情。

  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

  记者:

  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质检总局促进生物产业发展方面,请问京津冀沪新一轮改革新政策和新举措将对哪些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预期效果如何?

  主持人:请动植司窦树龙处长回答记者提问。

  窦树龙:本次改革政策前后历经10年,走访了数十家企业和科研单位,汇总整理了上百条需求建议和意见,可以说,这一轮的改革新政从开始就是瞄准实际需求的。我们预计随着试点政策的落地,将会给以下领域带来重大利好:

  一是生物科研领域。拿SPF鼠来说,它是科研院所、生物制药公司最常用的研究材料,允许边隔离边实验以及缩短隔离期,保证了在黄金实验周期内完成科研工作,大大提高科研效率和科研产出,相信未来会在更多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看到应用这些SPF鼠的科研论文。

  二是基因检测领域。2016年全球基因检测市场约360亿美元,而国内市场不到10亿美元,此前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5亿美元。过去由于进口检测样品手续相对繁琐,而该产业对时效性要求极高,导致我国检测公司无法接到订单。事实上,我国基因测序产业的检测成本仅为国外同行的1/6,竞争优势明显。随着本轮新政的推出,进口样品无需审批、无需国外官方出具检疫证书,检验检疫部门通过事中事后监管防范风险,进口渠道更畅通、更快捷,大大激发了市场潜能,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检测市场将在近期出现一轮快速增长。

  除此之外,还将对合同研发、生物制造、智能诊疗等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加速国内产业发展,更好的抢占国际市场。

  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光临。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