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监函〔2017〕9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管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管工作,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行为,促进检验机构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检验机构承担检验任务和为社会提供检验服务的能力,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质检监函〔2017〕32号)要求,我司组织开展了2017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核了承担监督抽查、许可证发证检验、风险监测及其他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共计1086家。其中,承担过监督抽查工作的检验机构857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78.9%;承担过生产许可发证检验任务的机构322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29.7%;承担过风险监测任务的机构195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18.0%;承担过其他检验任务的机构282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26.0%。属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依法设置的检验机构有652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60.0%;属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依法授权的检验机构有434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40.0%。
二、考核结果
各省局按照《关于做好2017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认真开展了本年度质检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工作。考核结果为:Ⅰ类机构174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16.0%;Ⅱ类机构638家,占被考核检验机构总数58.7%;Ⅲ类机构269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24.8%;Ⅳ类机构5家,占被考核机构总数0.5%。其中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依法设置检验机构情况为:Ⅰ类机构103家,Ⅱ类机构352家,Ⅲ类机构192家,Ⅳ类机构5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依法授权检验机构情况为:Ⅰ类机构71家,Ⅱ类机构286家,Ⅲ类机构77家,Ⅳ类机构0家。
本次考核,从结果上看总体反映出以下特点:一是多数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较为健全,运行有效,日常管理有序,检验工作较为规范,工作质量较好;二是大部分检验机构重视分类监管工作,纳入往年分类监管考核的检验机构,积极整改发现的问题,同样问题的二次发现率较低,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检验机构的检验行为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检验机构更加重视检验与科研相结合,在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同时,通过参加标准化活动等,掌握产业前沿动态,以科研能力的提升带动检验能力的提高;四是国家质检中心、省级质检机构在硬件设施、人员配备、技术能力以及承担业务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县级等基层检验机构基础条件较弱,科技创新能力等相对不足,与省级质检院所、国家或行业中心相比,整体差距较大。
三、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开展分类监管工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工作质量基本情况较好,但在考核中依然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未及时办理标准变更备案手续,存在超范围检验隐患,无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设备仪器不在计量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二是抽样单填写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样品管理不规范,样品管理记录不完整;三是个别机构随意增减检验项目,部分项目未按照标准方法要求正确实施检验;四是原始记录信息不完整及更改不规范;五是检验报告填写不规范,信息描述不完整,与抽样单、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结论用语不符合要求,未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检验报告,存在工作超期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
(一)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对有问题的检验机构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督促检验机构认真开展整改工作。对新纳入考核的机构,要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对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视,进一步规范检验行为,提升工作质量;对多项问题重复出现的机构,要重点关注,抓好整改落实。
(二)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分类监管为抓手,做好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要以加强分类监管结果的应用为导向,将其与整个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相结合,增强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和检验服务水平的自觉性,促进检验机构规范发展。
(三)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开展分类监管工作为契机,摸清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底数,掌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推进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打好基础。
产品质量监督司
2017年10月27日